《三伏》:幻境迷案,国产恐怖悬疑探秘
《三伏》:恐怖悬疑游戏,揭开都市迷雾中的神秘面纱
由拾英工作室倾力打造,Gamera Games发行的恐怖悬疑游戏《三伏》今日正式登陆Steam平台。作为《烟火》的同世界观作品,它将玩家带入一个充满悬疑与恐怖的都市故事,时间线更是提前至《烟火》之前。
【防剧透预警】虽然尽量避免剧透,但作为一款以剧情为主导的游戏,提及剧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剧情敏感的玩家请谨慎阅读下文。
角色叶敬山:前作致敬,配角中的彩蛋
《三伏》与《烟火》并非直接关联,而是通过前作的重要角色叶敬山来连接两部作品。在本作中,叶敬山并非主角,他的角色相对较小,主要负责验尸。他更像是一个来自前作的致敬或彩蛋,而非一个重要的配角。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曾推出过一版DEMO。但遗憾的是,存档并不继承,即使是体验过DEMO的玩家也需要重新开始。虽然内容略有改动,但并不明显。官方表示,本作的流程大约在4小时左右,谜题相对简单,但有些桥段需要玩家停下来感受氛围或理解剧情,因此实际时间可能超过5小时。
谋杀案与幻象:悬疑恐怖的交织
作为悬疑恐怖类游戏,《三伏》自然少不了谋杀案。其中,死者的被害手法越离奇,越能牵动玩家的心。在体验版即将结束时,主人公在墙内首次发现两个死者,诡异的尸体、奇怪的手势,以及音效和视效的分镜运用,将游戏的期待值推向了顶峰。
在本作中,玩家可能会注意到蝉花这一元素,它和光盘一样在游戏中具有致幻效果。徐清源和邱芜的互动,或许是通过光盘和蝉花的交互作用产生的。虽然游戏中对这些“伪科学”进行了解说,但依然存在一些违和感。
现实与虚幻:难以分辨的界限
游戏中的现实和虚幻难以分辨,比如邱芜回家的那段就可以看出,被幻象侵蚀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在房间中发生的事,哪一件是真,哪一件是假,无从得知。这种手法在悬疑恐怖类游戏中被用烂,但每一次体验依然会觉得诡异而精彩。
游戏中可以操纵多名角色,有时角色间还会通过幻象进行互动,但这时体验并不好,因为玩家真的无法分清目前描述的这段是回忆还是现实。或许这种描写是游戏故意为之,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可能到最后你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期间的发展非常混沌。
游戏风格与谜题:横卷轴与解谜的交织
游戏的整体风格与《烟火》相同,一样是采用横卷轴+解谜来驱动剧情。但比起前作,本作的解谜环节似乎少了,基本还是以混乱的世界和凶杀案吸引着玩家,让你好奇接下来的发展。
游戏的谜题相对简单,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让过难的谜题阻碍游戏的流畅度。在一些迷你游戏环节,游戏对玩家的容错率很高,即便是选错了也是可以马上重新挑战的。而在游玩途中,因为每个时间段可以移动的区域很有限,所以基本也不会出现迷路的情况。
游戏亮点与不足:探索与套路的平衡
游戏中有两个桥段值得一说,其一是通过几段胶片中不同的人来组合出特定的剧情,而另一段则是通过电视窥探另一端观看当前影片的人。在这两个桥段中,玩家都需要选择或者排列组合,才能得知游戏那些主线之外的事。
游戏中的噱头很多要素也是取自现实中,如营养液、隔空取物,感知遮盖的文字等,都是现实中用来唬人的。神童的人设最初就是一些不法分子用来赚取脏钱的手段,虽然在游戏中也会逐渐揭开这些“超能力”的真相,但这种逐步揭开真相的感觉还是挺带感的。
结局与隐藏细节: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个人感觉从游戏中期知道凶手的作案动机及手法后,游戏就从一个悬疑剧逐渐变为了互动剧情游戏,因为也不需要玩家处理复杂的解谜,只是通过简单操作观看接下来的发展就好了,这样就导致后期的吸引力变得不是那么大。
其实玩到最后多少能感觉得到游戏最开始的案件复杂度或者人际关系应该是更大规模的,但逐渐感觉如果每个人都塑造的很细致则会花费大量时间,从而最后导致一些地方有强行圆剧情的感觉。并且在结局部分也和前作一样,走了一个类似的套路。倒不是说游戏不够精彩,而是同样的套路用第二次,多少还是有点审美疲劳。
游戏在通关后虽然看起来这个游戏的剧情已经结束,但如果只是玩一遍,其中肯定还隐藏着并未直接道出的案件细节。或者说这些不直接说出来的内容,才是游戏的魅力之一。接下来就等待着有爱人士的挖掘了。
以上就是佳骏游戏快报原创的《三伏》解析,更多深度好文请持续关注本站。